智能微投,是一个近两年来才被大家慢慢熟悉的名词。那什么是智能微投呢?顾名思义,简单来说,就是搭载了android智能操作系统,体积又比我们通常想象中要小了一圈的投影仪。随着技术的进步,智能微投将向着体积越来越小,分辨率和亮度越来越高的趋势发展。
相比传统平板电视,智能微投产品不受环境空间的制约,而且能随身携带。可以非常轻松地实现百寸巨屏的投影,而这对于传统平板电视是难以企及的。有一天,智能微投甚至有可能会取代传统的电视。难怪有些微投厂商已经称自家产品为“无屏电视”。
我接触过不少智能微投产品,与各个厂商的研发工程师都有接触,也参与了一些产品的固件内测。对于各个厂商的产品特色和研发实力,也有深入的了解。相信在这方面,笔者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。希望和大家一起来盘点一下产品,展望一下发展的趋势。
关于智能
所谓智能,其实就是智能的操作系统。目前主流的产品,无一不是基于android系统。而android系统的硬件基础,则是基于arm平台的一整套硬件方案,也就是搭载了ap的电路板,业内一般称之为:安卓板。
z4x这样的旗舰机型上,已经不惜工本地采用了mstar的6a918方案。要知道,小米在其顶级的旗舰电视上,也只不过采用了6a928方案而已。不过即使是6a928,其绝对性能,与如今手机上日新月异的ap相比,还是有相当的差距的。
相信在未来,微投所采用的android电路板上的cpu和gpu的性能,一定会进一步向手机靠拢,变得愈发强大,这是一种无法阻挡的趋势。
关于微投
在写就这篇文章的过程中,笔者始终感觉微投行业与照相机行业有很多相似点。相机与投影仪都是与色彩相关的产品,一个负责记录,一个负责呈现。在相机行业,索尼佳能牢牢把持着ccd/cmos这个行业技术与附加值最高点,而投影行业,则是德仪(texas instrument)牢牢把持着dlp这个核心元件。而各个厂商,都无外乎基于ti的dlp方案,来研发自家的产品。简单来说,ti对于未来智能微投产品的走向有风向标一样的地位。
与传统液晶屏幕电视动辄4k的分辨率不同,微投在2015年的关键词还是:720p。而且,受制于ti的产品线策略,目前期间产品使用的,还是0.45英寸的菱形像素dmd。
从ti产品的技术规格书中可以发现,0.45英寸的dmd实际分辨率是1140像素*912像素,而不是1280像素*800像素。直到2016年,才有少量1080p的产品开始逐渐投放市场。
关于厂商
目前在国内智能微投市场上,极米依然占据头把交椅。其他份额被国内厂商占据。
如果一定要给目前国内的智能微投产品的制造商分类的话,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派别。一类是以极米,坚果(原火乐科技)为代表的国内创业团队企业。另一类,则是以lg,benq为代表的传统大型电子产品制造商。
创业团队的优势,自然在于袖珍的体量,所带来的灵巧的身姿。换言之,就是企业决策速度快,容易紧跟市场潮流做出最迅速的调整。传统电子企业,体量大转身慢,但是由于产品开发中所遵循的流程和标准,使得产品的性能和规格方面,往往有着比较稳定的表现。
下面,就来简单聊聊几家主流的代表性厂商:
极米
极米的创始人是mstar原西南区技术负责人,ti在极米公司初创时,就参与了投资。目前团队还是100多人的小团队,制造交给tcl和长虹等传统企业来代工,是一家类似小米这样的,以研发和市场为主,生产外包的创业公司。2015年,极米获得了芒果tv高达3亿元的投资,从而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。
mstar是传统的电视主控ap制造商,目前市场上有50%以上的液晶电视采用mstar的方案。在电视的色彩调校方面,mstar有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实力。而投影仪这类产品,色彩的调校完全取决于硬件工程师的经验。这也是为何极米的产品,在色彩的还原方面,有其独到的优势。
坚果
坚果是一家位于深圳的创业公司,原名火乐科技,获得了黄晓明,李冰冰,任泉等人的投资。初期也使用芒果tv的内容资源,而后到了2015年更换为了爱奇艺。其产品由于邀请到了原frog的设计师陈兴博加盟担纲设计总监,使得其产品的设计成为一个亮点。
benq
再来看benq,典型的制造业出生,自己在苏州就有几万人的大型工厂。产品涉及照明,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,硬件研发实力雄厚。benq早在平板电视时代,就已经进入了这个行业,并且与mstar等供应商有过多次合作,还帮不少国际厂商代工制造液晶电视。纵观其产品线,以灯泡为光源的传统投影仪仍然占据了很大份额,可见相比两家创业公司,其产品线要丰富得多。可以说,benq在这个行业中,可谓是经验丰富,积淀深厚。不过,可能也是由于其公司的体量的关系,benq在微投行业可谓是“起了个大早,赶了个晚集。”其新品的发布会相比极米和坚果,晚了整整4个月。当然,一下就推出3款产品,也可见其研发实力之雄厚。
关于产品比较
如果直接介绍单品,未免有些无趣。笔者认为,将相同定位的产品做一个pk,可能会更有意思一些。
极米z4x/z4极光 vs. 坚果g1/g1s (0.45英寸dmd旗舰产品线)
z4x是极米2015年6月发布的旗舰机型,采用ti的0.45英寸dmd方案,最高亮度580流明。z4极光则是2015年底推出的产品,并没有开专门的发布会。其产品参数与z4x非常接近,安卓板和dmd都未改变。最大的不同,在于改进了光路设计,将在万元机中才会出现的水平梯形校正带入微投产品。
g1发布于更早的2014年。g即为generation的意思,这是火乐科技改名为坚果之后的首款产品,取名g1,可见整个团队对这款产品给予的厚望。g1采用全金属外壳,环绕式音箱。其独特的遥控器设计也堪称亮点。
拿这两家的旗舰产品比较,在绝对参数上的差别不大。不论是dmd的方案,led的亮度,光学系统的投射比,安卓板的性能配置,亦或是音响系统的表现。在发色倾向上,极米依托对于mstar产品的深入了解,有更艳丽的色彩表现。而在产品设计和材质运用上,g1依托鬼才设计师陈兴博的出色发挥,更具优势。
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,极米和坚果,就如同手机行业的小米和锤子。前者支持绝对的参数和表现的领先,对于内部做工和设计材质方面就稍有怠慢。而后者则以设计为纲,强调产品由内到外的美感,但在绝对的性能表现上略逊一筹。由此看来,用z4x来对比g1,就有如使用红米note2来pk坚果手机。前者性能强,后者设计美。
极米z4air/z4mango vs. 坚果 p1/p2 (0.3英寸dmd迷你便携产品线)
z4x和g1s的对比,同样适用于迷你产品线的对比。两者都采用ti的0.3英寸dmd元件,由于trp技术的采用,0.3英寸的dmd元件能够达到实打实的1280像素*800像素大小,也就是点对点的方格像素。
只不过,这次由于两者的id设计思路不同,而导致最终的产品差别较大。极米z4air的外观设计团队是打算把产品做成类似笔记本一样的产品,小巧便携。
而坚果团队对于p1/p2的定位则是希望将其打造成一款类似水壶一样的产品,便于收纳携带。
不同的设计思路,造就了两款产品外观和技术参数上的巨大差异。
从工程学的角度来说,坚果的p1/p2由于革命性的外观,其实现更有挑战性,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更多。另外,水壶状的外观,更有利于两个音响声道的分离。
但是在光学参数上,p1/p2的设计受制于75mm左右的直径限制,无法做到很高的投射比。通俗来说,就是同样距离下,投射出的画面大小,不如极米的z4air或芒果小觅(z4mango)。
而z4air/芒果小觅则依靠光学系统上的优势,可以达到与z4x/g1s这些旗舰产品相同的投射比。
benq i500
benq的产品发布时间,相比两家国内创业公司,晚了4个多月,是在2015年的10月,因此单独列出。这款i500由于其超高的投射比,成为市场上一款颇具特色的产品。当然,巨大的投射比需要相应体积较大的镜头组来支撑,因而i500的厚度稍大一些,不过这仍然不妨碍其成为一款微型投影仪。
2016产品列举
其实,市面上早就出现了1080p分辨率的投影仪,只不过由于采用了0.65英寸的dmd,使得产品对应的光学系统体积庞大,无法划归为微投产品。采用灯泡作为光源的benq i700就是个典型的例子。
每年的6月,是各大微投厂商集中发布新产品的日子。而就在2015年6月的两个月之后的2015年8月,德州仪器(ti)在北京举行了dlp微投产品以及沉浸式显示创新技术研讨会。会上,ti展示出了最新研发的适用于微型投影机产品的0.47英寸全高清1080p芯片组。
大家注意下图,左边两枚是0.3英寸720p分辨率的dmd元件,而右边的这片是0.45英寸720p分辨率的dmd元件。这些都是2015年已经上市的产品:
下图就是这次新发布的0.47英寸,1080p分辨率dmd元件,型号是dlp4710。
可以发现ti的官方网站已经给出了产品的详细参数:
虽然采用了1080p的高分辨率,但却仍然采用了标准的方格像素排列,足可见其相比0.45英寸的dmd模块,进步十分巨大:
相比于万元级的高清家用投影,采用ti这块0.47英寸的dlp芯片组的智能微投产品,成本可以控制在5000元以内。
因而到了2016年的下半年,各个厂商有一批1080p分辨率的新品推出。由于dmd的尺寸几乎一致,因此其体积与720p的产品类似,而其价格将稳定在5000元左右的区间。
电子产品的发展就是如此。早买早享受,晚买享折扣。消费者还是相对理性的,而且对价格也是相对敏感的,虽然2016年下半年,厂商陆续发布了1080p分辨率的智能微投。
但是由于720p分辨率产品的性价比凸显,因而出货的主力仍然是这些产品。另外,低价位的1080p灯泡机,也对全高清led微投的市场份额有一定的挤压。这也就造成了目前5000元价格档位的1080p微投叫好不叫座的现象。
当然,这只是暂时的状况,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,传统意义上的平板电视,有一天很可能真的会被智能微投所取代。让我们擦亮双眼,拭目以待吧!